“大学本科研究性创新课程”专题讲座吸引众多教师参加

发布时间:2013-03-25作者:

2013年3月19日下午,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四牌楼校区礼堂二楼报告厅举办“大学本科研究性创新课程”专题讲座,吸引了我校首开课培训教师、教学竞赛教师、微课竞赛教师、研讨课程培训教师以及去年赴美国里海大学和伍兹特理工学院参加培训的部分教师共计70余人参会。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李霄翔教授主持会议。

来自中国医药大学(台湾)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关超然教授,为东大教师带来题目为“大学本科研究性创新课程”的精彩讲座。关教授精通于研究及实施问题导向的学习。他在加拿大马斯特(McMaster)大学任教近20年之久,是一位屡获殊荣以及热心于推广PBL教学的实践者。从1994年起,关教授在香港、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的大学医学院引进了PBL教学理念并培训了大批的指导教师。

首先,关教授谈到了在知识暴增时代,单纯讲授课程模式存在弊端,而研究性课程则能达到“做中学”的效果。创造研究性课程需具备六个条件:团队小组、主动沟通、刺激讨论、主题情境、协调互动、人际礼仪。研究性学习就是发现、挖掘问题、探析分析并尝试改善问题、解决应用问题的循环过程。其次,关教授重点向东大师生解释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他认为PBL的学习有五项原则:基于场景、基于小组讨论、基于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自我导向的学习。随后,关教授为大家展示了医学教育中如何应用PBL进行案例开发,如何将PBL应用到工程和其它专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中。最后,关教授指出,在一所大学建立PBL需具备多种条件:硬件设备(小型教室)、学生心态、师资培训、课程规则、行政支援和配套措施等,而实施PBL的重要元素有:观念更新、有效实施、培训教师、案例设计、选择学生、评价工具、资源分配等。

关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现场互动引起了与会教师的讨论热请。来自艺术学院的郑老师等人当场向关教授请教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关教授对研讨课程中的分组规则、评价工具、成绩打分、互动引导等问题做了耐心的解答。本次专题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受到了青年参会教师的广泛好评。


崔军 供稿、吴军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