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育人才,润物细无声

——东南大学教师参加高等院校“课程思政”上海经验观摩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10-09作者:

专业育人才,润物细无声

 ——东南大学教师参加高等院校“课程思政”上海经验观摩研讨会

2019928日,来自东南大学各学院的24位教师,在机械学院张志胜书记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上海大学,参加由上海大学组织的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与观摩活动,感受课程思政的理念,共同探讨课程思政在高校的实施以及“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落实。作为最早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高校之一,上海大学为此次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精心的组织与筹备。

在上午的研讨中,首先由上海大学国际活动项目研究中心主任马亮教授,结合其主讲的《项目管理案例与实务》课程,和参会的老师们一起探讨在专业课程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马亮教授精心构建了“顶天立地”的课程思政思想观,设计了“国家发展需要项目驱动,项目成功需要管理增值,管理有效需要人才支撑”的逻辑路径,由此打通思政与专业之间的壁垒,在国家项目的宏大叙事中以无形的方式谈思政,为学生筑起承重墙,为国家培养筑梦人。

接着,上海大学法学院许春明教以《讲专业故事,融思政理念》为题介绍了如何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元素。许春明教授参与了上海大学《大国方略》、《创新中国》等特色课程的建设,“转变认识、选好故事、融入思政、关注时事、注重启发”是许教授眼中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下午的研讨中,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上海大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历程、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基本措施,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自2018年以来,上海大学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连续建设了多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且其中很多课程同时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顾小英研究员强调,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绝对不能因思政而思政,而一定是以学生看不见的方式,将思政的理念悄悄融入课堂,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顾晓英研究员的报告既高屋建瓴又贴近一线教师的课堂,参与研讨的老师们均感获益匪浅。

研讨会结束后,东南大学的老师们热情高涨,傍晚又集中在一起,对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在张志胜书记的主持下,老师们各抒己见,对如何实施课程思政提出了有益的见解。艺术学院许继峰教授提出,课程思政不仅仅要引领学生的家国情怀,还应在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发挥作用;化学化工学院的郭玲香教授对课程实践中的微课拍摄和具体实施方式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第二天上午,东南大学的教师们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就课程思政的教材建设进行了研讨,并参观了上海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大学思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次活动由东南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课程思政建设是东南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东南大学已经连续两年立项审批了160余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以示范课程带动所有课程和日常教学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构建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供稿、照片:李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