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马红铝老师访谈

发布时间:2020-03-31作者:


    马红铝,数学学院教师,籍贯江苏南通,2001年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东南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师从薛星美教授学习基础数学。2004年留校任教工作至今,期间在职读博获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非线性泛函分析和无穷维动力系统,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2008年开始担任面上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讲教师,近几年还承担了线性偏微分方程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最近的东南大学第27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马老师从208名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本届竞赛唯一的一等奖。众所周知,东南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历来高标准、严要求,近几年每届至多一位教师获得一等奖。此次,马老师能一举夺魁,令人关注,大家一定很想了解她有怎样的教学秘诀,为此我们专门对马老师进行一次访谈。下面就请前方记者连线马老师——

   

    1、马老师,您是怎么开始学习数学的?您自己又是如何学习数学的?
    中小学时更多是因为数学学得好才对这门课比较有兴趣。进入大学,学习了数学分析,以及后续的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才真正被分析学的简洁严谨吸引。因此在选择硕士专业时,决定按照自己的兴趣,学习基础数学。学习数学的时候我喜欢先通读教材和参考书,把学过的概念在脑海里理清楚以后再去做题。


    2、您还记得当年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吗?和现在比起来,有什么感触?
    首先是紧张。第一次上课花了很多时间备课,也请教了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但是上课的时候依然紧张,并且几乎关注不到讲台下的同学是什么状态。这是和现在比起来最大的区别。也就是说那时候上课是以自己为主体的,慢慢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3、在您看来,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个人觉得一个老师只要认真负责,就能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喜爱。但是作为教师自身而言,我觉得首先是明确自己每堂课要教什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知识传授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通过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是教学的目标。为此我上课时一直坚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在问题的情境下产生一个概念,丰富一个概念,并建立与此相关的理论框架。


    4、马老师,大家都想知道您是如何去上好一门课的?
    (1)备课和材料的准备
    对工科数学分析而言,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定,所以首先是基于教材,合理选择与高度凝练教学内容,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解出来。但仅仅这样的话,这堂课就缺乏了一定的活力,不够深入人心。要“高于教材,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是学院很多优秀教师和我反复强调的。
    我选择的方法是在讲授过程中融入数学史相关知识,和最新的科研问题等。比如讲到连续和可导的关系时,我花了几分钟时间和学生讲述了数学史上关于函数连续、可导、导函数是否可能处处不连续的研究历程,以及数学家们在其中遇到过的困惑,学生深感兴趣的同时也印象深刻。讲到曲边梯形时,我以悬索桥为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曲边梯形在生活中的模样,既给学生展示了中国在悬索桥建筑设计方面取得的成就,又成功激发了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兴趣。讲到定积分可积的充要条件时,我简单介绍了实变函数中的可积性理论,并引导学生自己勾勒出勒贝格积分的初步思想。讲到常微分方程时,我首先简单介绍了一个最近刚由病毒模型建立的方程组。该病毒是计算机病毒,但是和生物学病毒在传播过程中有异曲同工之处,正好和我们班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电子工程大类学生的专业背景都相关,他们自然很有兴趣。这些课外材料的收集可能才是最花时间的。
    (2)如何上课,怎样讲解知识点,
    我一直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就是将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很多概念和定理,我希望能引导同学自己去领会,至少领会一个大概的轮廓。这一过程要视学生的反馈来调整之前的教学设计,知识点的讲解也是如此。
    (3)马老师的板书那么漂亮,有没有什么诀窍?
    有很多老师的板书都很漂亮。对我来说,就是每次上课前都会设计板书,哪些该擦,哪些要保留,哪些用彩色粉笔标注出来,提前设计好。这样不管字写得怎么样,板书都是整齐清晰的。



   (4)怎样与学生互动和交流
    大一的面上课程,一个班通常有一百多位学生。这个规模限制了我们互动和交流的方式。在课堂上最常用的互动方式,就是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等他们思考过后,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可以由老师抛出几个答案,让学生选择后一起回答,绝大部分同学都会认真思考并积极地给老师反馈。如果问题有难度,可以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并且多请几个学生发表看法,一起讨论。
    眼神交流也是师生互动的常用手段。通过眼神交流可以发现走神的学生,也可以发现跃跃欲试想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学生走神时走到他身边和他多来几次眼神交流,东大的学生一般就会很快调整自己的上课状态。在学生跃跃欲试时点一下他的名字,他也会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5)课外作业与辅导中的经验
    “因材施教”本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在一百多人的大课上说实话很难做到。但课后作业和课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点。批改作业时,我会在作业后面根据学生情况稍加鼓励和提醒。通过QQ或面谈主动找小部分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谈心,可以针对他们的情况提出学习建议,来自教师的关注更可以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是在课后交流中完成的。
   

    5、马老师,请问怎么在教书中兼顾好科研?
    在这方面数学学院很多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我学习怎样做到教学相长,也学习怎样用碎片化的时间和学生答疑交流,将整块的时间分配给备课和做科研。
    

    6、马老师眼中的东大学生是什么样的?
    东大的学生学习能力都很强,其中大部分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更有一部分同学非常自律,这样的同学无疑非常优秀。但每一届学生中,我们也总会遇到很小一部分同学,一开始不太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或者对未来比较迷惘,因此对自己的学习就缺乏约束力。但是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一下,绝大部分学生自己就能纠正过来。

   

    7、马老师想对学生说的话:
    我上课经常对学生说,第一不要浪费自己的天赋。能到东大来无疑是有天赋和学习能力的,但是如果不自律,不努力,再有天赋也是无用。第二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要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要学会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目标。

   

    8、马老师想对年轻老师说:
    我们一起向数学学院里教学科研都非常优秀的老师取经学习吧。




采访人: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