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卢滇楠教授分享AI赋能工科专业课程建设经验

发布时间:2025-05-08作者:

5月7日下午,清华大学探微学院副院长、化学工程系卢滇楠教授应邀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教学五号楼306智慧教室,为近50位本校骨干教师带来题为“AI赋能工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

卢院长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系统介绍了生成式AI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人工智能与工程学科融合的重大机遇。他指出,工科人才培养正面临着“变化快、交叉难、范围宽、资源重、期待高”的多重挑战,传统培养模式需要创新突破。

讲座重点分享了清华大学在理论类与实践类AI课程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在理论课程方面,卢教授详细介绍了“AI热力学助教”的建设过程,展示了如何构建一体化AI助教系统,通过24小时智能学伴、智能备课助手、智能讲伴等多种功能,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教学。在实践教学领域,卢教授展示了“智能计算+实验”助力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分享了化学实验室机器人、催化反应评价装置等综合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成果。

卢教授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三个核心观点:一是在快速发展的科技背景下,学理深度与交叉融合同等重要;二是AI赋能课程建设是持续改进过程,需要专业、技术、管理三个层面的协同;三是教师和AI组成的“伴学式”教学团队能有效营造开放式学习环境,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次活动得到了学堂在线的大力支持。作为由清华大学创办的在线教育平台,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雨课堂已成为智慧教学的重要工具。雨课堂通过连接师生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体验,支持翻转课堂、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其全程教学活动的数据采集功能,帮助教师从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转换,实现教学过程可视可控,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价值。

参培教师表示,此次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为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开展AI赋能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持续组织AI PRO-教学赋能计划系列活动,推动先进的人工智能教学经验在东南大学落地生根,助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杨安康 撰稿、徐敏 摄影)